內容簡介
安全感≠錢包的厚度。1891年,查爾斯·威爾斯連續五次押中紅色五號,導致蒙特卡洛大賭場破產,但幸運的查爾斯後來是在債台高築的情況下酗酒而死的。人們總試圖用安全代替安全感,但橫財往往就是橫禍,過早地擁有太多金錢足以摧毀任何人。物質滿足的是馬斯洛五層次需要中的底層需要,倒數第二層是安全感的需要,這層需要是永遠無法被錢包填滿的。實際上,安全感有一個錨點,不會隨著生活的起伏而變化,安全感永遠都在向它的錨點回歸。
安全感是可觸可摸、實打實的存在。馬斯洛的安全感量表可以測出人的安全感分值,只有得分在37~50之間的讀者才會發現本書有些幫助。
無意識動機:愛無能和被愛無能。人們總會傷害他們所愛的人,人們也會愛上他們傷害的人,其間人是沒有覺知的。弗洛伊德發現了無意識動機的存在,比如有個女人嫁過三次,每個丈夫都在婚後不久身染重病,並且臨終前都得由她來照料。
孤獨的反義詞是連線。人的問題有個很有意思的地方,那就是滯後反應,前期會鋪墊一些事情,當時不會顯現出來,到後期才會顯現出來。那些讓我們感到被關注、被需要、被認同、被接受、被包容並給我們正確反饋的重要他人在哪呢?物理上的暫時缺席,說明精神上的持久在場。
我們懂了那么多道理,還是過不好這一生。認知主義最大的缺點就是,不見得對任何情況都有效,而且最常見的就是,有效那么一小會,當下作用非常明顯,持續效果一般沒有。要改變認知模式,將道理內化進人格,孔子用了七十年。
人其實是抗拒成長的。馬斯洛說:“成長是一個痛苦的過程,所以人們其實是逃避成長的,人們會同時熱愛和恐懼自己最好的機會,無一例外對成長懷著極其矛盾的心理,既愛又怕。”弗洛伊德稱其為“阻抗”。
編輯推薦
·7個心理學視角,6個科學心理量表,全方位解剖、測量、提高人的安全感。
卡爾森(諾貝爾獎得主):安全感就是大腦分泌的多巴胺物質;弗洛伊德(精分創始人):安全感來自和同性父母競爭的勝利;哈羅(美國心理學大師):安全感取決於母親曾經抱得夠不夠緊;羅傑斯(人本主義二把手):安全感就是被需要與被關注的感覺;華生(行為主義創始人):安全感缺失是原始恐懼的泛化;勒溫(格式塔心理學家):安全感就是動力場失衡;埃利斯(認知療法大師):安全感是自己的選擇;班杜拉(社會心理學大師):安全感是你存在的人文環境。
安全感不是一個模糊的概念,而是實打實的存在。馬斯洛安全感量表、焦慮自測量表等可以測出安全感的數值。只有得分在37~50之間的讀者會發現本書有些幫助。
·世界上每兩個人中就有一個需要安全感,不是你就是你在乎的人,非常需要它。
·一本給生活帶來質感和溫度的有用之書。
讀者
有人的地方,就需要安全感 |
你是否獨處時感到不安,在人群中也感到孤獨,有人靠得太近就覺得有威脅?
你是否不敢勇敢地去愛,一個人待著比和另一個人在一起更感覺安全,只能建立縹緲的、遙遠的、模糊的、朦朧的、跨地域跨年齡跨種族、不現實的感情?
你是否覺得和父親或母親的關係不應該是現在這個樣子的,至少有很大改進的空間?
你是否發現有一股自動的、不可抗拒的、不由自主的、不自覺的、被動的、抵抗不住的、由不得你的內在力量在左右你的生活,而不是你自己?
……
如果是,也許這本書正是你所需要的。